学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理论文库>学会动态

[寿险]偿付能力约束下的寿险公司资本预算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1-02-28

    [摘要]偿付能力充足率是保险监管的核心指标,无论在哪种监管方式下,只有偿付能力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寿险公司才能够获得开展新业务的资格。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每一项新业务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资本支持业务中的风险,而这些锁定资本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寿险公司资本分配的质与量。偿付能力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公司资本在不同业务线进行分配,通过资本预算并结合相关财务分析方法来合理控制业务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对公司偿付能力长期发展趋势的预测和管理。

  [关键词]偿付能力,资本预算,偿付能力充足率,股东基金,敏感性

  一、寿险公司资本预算与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关系

  资本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用在企业生产性固定资产的长期投资决策中进行项目评价和财务预测。一般企业资本预算的基本程序为:1.寻找投资机会;2.测算项目的收益、成本和风险;3.选择投资项目;4.编制资本预算;5.实施项目投资;6.进行项目监测;7.事后审计。

  对一般企业来说,投资决策是发生在投资业务之前。只有项目投资真正落实之后,才会有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建设,其后才会有现金流入到投出资金的公司。可见,对一般公司的投资业务来说,是先有现金流出再有现金流人,投资项目的现金需求是确定的,企业对投资项目所花费的成本能够清楚地计算出来,因此,可以采用非折现以及折现的方法对项目的投资成本和投资回报予以财务上的评价。

 

  保险业务的现金流与一般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对寿险公司来说,在销售保单时收取投保人的保费,然后在确定的保险事件发生时(如生存至约定时间或年龄以及死亡、退保等)进行给付从而发生现金的流出,因此,寿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是先有现金流人后有现金流出。由于公司赖以发展的资金大部分是保单持有人的保险金投入,在这一现金流动过程中可能不动用或者很少动用公司的自有资金,因此,对寿险公司来说如何确定每一项保险业务的公司投资资本量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由此就很难从资本管理的角度对业务发展进行控制。

偿付能力管理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介入方法。众所周知,衡量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的核心指标是偿付能力充足率,尽管各国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不同,但是基本方法都是公司实际资本(即股东基金)与偿付能力资本(或者称最低资本、法定资本)的比率,只不过各国监管会计对公司实际资本以及偿付能力资本的确认方法有所差异,当前主要的计算方法以欧盟、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三种偿付能力充足率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除去对实际资本的会计确认方法不同,各国偿付能力监管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差别还在于对偿付能力资本的评价。偿付能力资本的计算是根据公司现有业务的风险暴露程度,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匹配寿险公司现有业务风险的最低股东基金的数量。无论是欧盟以及我国正在使用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方式,还是美国等国家实施的风险基础资本方式,都是对公司业务所占用的股东基金进行计算的方法,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各国对风险的分类以及相关的风险权重有所不同。

 

  因此,采用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计算方法,可以将寿险公司的股东基金分配到公司的各项保险业务中去,这实际是一个资本分配的过程。但是,这种应用于偿付能力监管中的资本分配方法,一般是在事后对确定时点的公司已有业务进行计算的方法。按照这种资本锁定的原理,在业务发生之前对资本分配进行预算,就构成了寿险公司的资本预算。如果将每项业务所锁定的股东基金数量作为每一项保险业务发展中的公司股权资本投入,那么这一资本投入可以视作为股东基金对业务的投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随着保费收入规模的逐渐增加,已被确定业务占用的股东基金可能会逐渐从锁定资本中释放出来,这相对于股东基金来说就有了一个现金流人的过程。这样,对寿险公司每一项业务都有了一个股东基金层面的现金流出和流入的过程,而且由于寿险保单的长期性,这一现金流出和流人的过程要在保单有效期的整个过程实现,因此,一般公司财务管理所应用的资本预算也就可以应用在寿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决策的评价之中。

 

  对于寿险公司的股东基金来说,将有限的资本分配到哪些保险业务、每一项保险业务分配的资本量的多少,需要结合资本预算的一般方法以及寿险公司的业务特性进行分配。一般的资本预算评价指标包括非现金流折现的投资报酬率(ROI)、投资回收期(PP)以及折现现金流的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获利指数(n)、内部收益率(1RR)等指标。由于寿险公司将风险作为经营载体,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公司经营成果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寿险公司资本预算的评价一般采用折现现金流的方式。

 

  寿险公司的经营目标是“持续的盈利”,偿付能力是发展前提,盈利能力是发展目的,因此,按照偿付能力约束的方式进行资本预算,然后进行盈利性分析,就实现了偿付能力与盈利能力的有机结合。而资本预算将偿付能力约束作为资本分配的前提,因此,资本预算也就成为事前偿付能力管理的一种手段。


 



  二、寿险公司资本预算的基本方法

 

  由于各国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计算方式不同,而且已有业务的未来偿付能力发展趋势会受到风险的影响,因此在计算保险业务占用股东基金的数量时,采用法定偿付能力资本方式可以计算业务占用股东基金的最低数量,寿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经营和风险状况的预期增加安全边际,以减少和平滑未来风险的影响程度。由于风险组合合并之后可能会抵消某些负面影响,对一项业务有负面影响的因素也许对另一项业务会有积极影响,所以,公司总的股东基金占用可能不是所有业务股东基金占用的简单数学汇总,但这一点并不会对资本分配工作的成效有太大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管理教科书中资本预算就是一个简单地按期望回报率对资本投资进行排序的过程。但是,这样公司将很有可能放弃当前并不乐观的长期性项目,为了支持公司的战略方向,有时有必要去支持一些收益率比公司的资本成本还要低的项目。因此,资本预算的第一步是进行策略规划,根据公司整体的战略方向调整资本预算的评价方法。

 



  财务规划是资本预算的第二个步骤。在财务规划中,首先,要建立财务规划结构,一般可以将公司所持有的股东基金按照产品线和分公司两个维度进行,从而将资本分配到分公司的确定业务中去,剩余的股东基金(正或负)要保持在一个未分配的股东基金账户中。其次,要计算公司的资本成本,常用的方法是对公司的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进行加权平均。然后,通过对资本成本与权益回报率(ROE)、权益增长率的比较,实现对资本预算的评价过程。一般地,ROE超过资本成本时这种投资就是有利的,是增加了公司价值;若ROE低于资本成本但大于权益增长率,说明这一业务虽然不能创造公司股东价值,但是可以持续产生自由现金流,因此可以适当接受;若ROE低于资本成本和权益增长率,说明这项业务既损害了公司的经济价值,又消耗了自由现金流,因此应当尽快退出该业务。

 

  建立了一定时期的财务规划之后,还要根据实际运营状况对规划结果进行及时修正和调整,形成及时的、滚动的资本预算。

 

  由于资本预算中涉及到了法定会计和公认会计两种体系,要在同一框架下引用两种会计体系中的相关数据和内容,因此要对两种会计体系进行整合。由于法定会计一般是在公认会计体系的基础上经过法定调整而来的,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对法定会计报表进行反向调整,从而使法定会计中的相关约束能够在公认会计体系下发挥相应作用。

三、寿险公司资本分配建模过程

 

  从财务角度看,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是一个不断循环的现金流人流出的过程,即通过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销售自己的产品,收取保费;当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时,用已经收取的保费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保费流人公司后,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运用形成资产,另一方面按照规定提存各种准备金形成负债,并通过科学经营形成所有者权益;当保险事故(事件)发生时,公司就把资产转化成可支付的形式向被保险人进行给付。所以,保险公司进行偿付的直接来源应该是其资产。在一般情况下,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动用自己所提存的准备金进行赔付。而在特殊情况下,即保险事故的发生超过正常年景、所提存的准备金不足以赔付时,保险公司就要动用其他资产。这时,保险公司的实际支付就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所以,对寿险公司来说,评价未来财务状况的最有效的方式是以现金流为预测对象,采用面向未来经营状况的“未来法”进行资本预算模型构建,这正符合了国际保险会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对资本预算建模中,主要是根据偿付能力的法定要求,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构建动态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法定偿付能力主要是依据指定时点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计算的。由于寿险业务的长期性,某项业务一经产生,就会在保单有效期内形成一系列的动态财务报表。简化的财务报表中,某项业务期初形成的资产(一般称为期初基金数额),加上这一期间内(一般为一年)的运营损益,即形成期末资产(即期末基金数额)。

 

  由期末资产扣除期末的准备金,形成期末由这项业务自身形成的盈余。这项盈余并不一定都是正的,如果期末资产数额小于期末准备金的数额,就会形成负的盈余。盈余加上由所有者投入的股东基金,形成期末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从而形成期末资产负债表。这是简化的动态财务报表的形成过程。

 

  由于寿险公司有多条业务线,在不同的业务之间分配股东基金,就是一个资本分配的动态过程。从偿付能力的角度,由于每一项业务在不同时点锁定的资本(一般称为法定偿付能力资本)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项法定偿付能力资本的来源包括业务自身形成的盈余和占用的股东基金,因此,分配到不同业务中的股东基金不能低于法定偿付能力资本与业务盈余的差额。在偿付能力管理效率评价中,可以采用期末对每一项业务分配后的实际资本等于法定偿付能力的方法进行资本分配。由于偿付能力报表中的资产与负债有法定的认可准则,因此,需要对一般会计准则下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形成偿付能力准则下的法定资产负债表。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只要其资产总额的市场价值大于其负债总额,就被认为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但由于保险公司经营的外部性和不确定性,其对偿付能力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虽然保险公司有些资产帐面上有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真正进行偿付时或者只具有部分的偿付能力,或者完全无偿付能力,如保险公司的无形资产就可能在进行偿付时难以变成可支付形式。因此,在计算偿付能力时,要将这部分资产按一定的规则作必要的扣除,扣除后的资产余额被称为认可资产,被扣除的部分被称为非认可资产。

 

  另外,保险公司的表内负债项目也并非是其将来的全部应付债务,如有些或有项目在未来的某一时点也会转化成保险公司的实际负债。对这些表外项目也要在调整保险公司的负债时予以考虑。调整后的负债被称为保险公司的认可负债。


 



  所以,最终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由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来衡量,这就是实际资本(即原来我国的实际偿付能力)。

 

  对我国寿险公司来说,其资产的认可价值比率一般在98%左右,新的偿付能力编报准则对负债认可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对准备金、再保险、或有负债和次级债的调整上,由于寿险公司准备金的提取大多采用了法定准备金的提取方式,再保险和或有负债极少,次级债发行较少,因此法定资产负债表中可以近似采用认可资产98%、认可负债100%、实际资本等于法定偿付能力的方式进行资本预算和分配。由此,可以计算出不同业务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所占用的最低股东资本的数量。这正是动态财务报表在资本预算和偿付能力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四、寿险公司资本预算示例


 



  资产份额法是一种精算方法,一般用于产品定价。对寿险公司来说,一般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都是在一定时点或者时段对已发生的经营进行反映。而要对寿险公司的未来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则要结合精算方法和精算假设进行预测,对精算产品定价中使用的资产份额法的改进,可以模拟寿险公司不同业务线的现金流量和偿付能力锁定资本以及占用自有资本的状况进行财务预测和分析。这里,我们采用我国现行的偿付能力额度的监管方式,来计算法定最低资本要求。

 

  我们选用经典精算教科书中的分红两全保单作为实例进行模拟。

 

  假设:投保年龄35岁,男性,投保分红终身寿险,保额为1000元,毛保费为15.5元,投资收益率为9%,期初投保人数为100000人。假定保费是在期初交付,费用在期初发生,死亡支付在一年内均衡发生,退保支付在年初发生,红利支付在年末发生,投资收入在年末实现。此外,我们把股东权益的投资收入依然保留在未分配的股东权益中,也就是作为自由资本对待;而由业务产生的净现金流的投资收入,则保留在该业务形成的资产当中。也就是说,模型中的投资收入指的是营运净现金流所获得的投资回报。

 

  采用上述的资本预算方法,可以构建该险种的动态财务报表和资本预算报表。由于资产份额法的计算过程在精算教科书中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因此,这里我们只截取有关法定偿付能力资本和占用股东基金的相关计算公式:

 

  认可资产=期末基金数额×资产认可比例98%;

 

  期末准备金=期末生存人数×每单准备金;

 

  风险保额=总保额—期末准备金:每单保额1000×期末生存人数—期末准备金;

 

  法定偿付能力资本=期末准备金×4%+风险保额×0.3%;

 

  占用股东基金=[法定偿付能力资本—(期末基金数额—期末准备金)]/资产认可比例98%,其中正值表示需要占用股东基金,负值表示本业务可以释放到股东权益中的资本额。

 

  按照资产份额法以及上述计算公式,相关结果可以在计算软件中很容易得出。这里,我们采用趋势图的方式形象地描绘该险种在交费期内(前20年)的资本预算情况如图1所示,相关计算表格省略。

 

  根据计算结果,就可以知道在既定假设情况下,每收入一定的保费,对自由资本的贡献情况,也就是从股东基金中锁定或者释放到股东基金中的资本情况。由于每一项新业务一经确定,就会形成保单有效期内的长期财务过程,因此,资本分配过程需要了解未来财务状况在每一财务报表日的现值,这就是寿险业务中使用非常频繁的贴现的方式。

 

  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管理过程中,要对每一险种的法定偿付能力需求进行模拟,并根据模拟的结果以及公司的实际资本状况进行资本分配,这一过程可以看成是资本预算的过程,由此实现偿付能力管理对业务发展的约束。

 

  五、敏感性分析

 

  对上述分红两全保险险种的资本预算采用了产品定价中的精算假设,98%的资产认可比率以及100%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是非常乐观的假设。事实上,由于寿险保单的长期性,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动,实际的资本占用情况与上述描述会有一定的偏差,这就要求对资本预算过程进行敏感性分析。

 

  资本预算中的敏感性假设分为下列三个方面:

 

  1.对精算假设的敏感性测试

 

  精算假设的变动,会影响资本预算的结果。因此,可以对精算假设中的投资回报率、死亡率、退保率、费用率等进行变更,测试对资本预算的影响。这里我们分别采用投资收益率由9%降低至8%、死亡率降低10%、退保率降低10%、费率提高5%进行计算,结果如图2—5所示。

 

  从图2—5可以看出,精算假设变动后,该分红两全险种法定偿付能力资本变化极少,几乎与原假设曲线重合;占用股东基金情况变化较大,尤其是投资收益率和费用率的影响更为重大,导致假设变化后该险种在交费期内一直占用股东基金,而不能够释放自由资本。

 

  2.对资产认可率的敏感性分析

 

  98%的资产认可率是一个非常乐观的假设,如果寿险公司的资产管理不足,或者金融市场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很难保持在98%的水平。这里,我们按照90%的资产认可率进行计算,模拟资产认可率对资本预算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资产认可率的降低对自由资本的负面影响很大,在90%资产认可率的情况下,该险种将一直占用股东基金。当然,资产认可率的变动对法定偿付能力资本没有任何影响。

 

  3.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敏感性分析

 

  100%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是监管的最低要求,由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存在,通常寿险在资本预算中应当使用带有一定安全边际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通常150%偿付能力充足率维持在或者更高的水平。

 

  这里,我们采用150%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水平对该分红两全险种进行计算,结果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提高导致占用股东基金的曲线向上移动,说明要求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越高,资本预算中需要投入的股东基金越多。

 

  六、结束语

 

  在本文的计算示例中,我们没有对各变量的组合变动进行计算,而只是进行了单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由于组合变动的情况比较复杂,寿险公司资本预算中不可能对所有组合变动及逆行能够计算,这就要求公司根据实际经营状况以及对未来状况的合理预期,选择可能的变动组合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反向按照资本约束计算相关假设的最大变动区间,以此作为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预警。

 

  另外,不同险种对不同因素的敏感情况差别很大,例如有的险种对死亡率非常敏感,而有的险种则影响很小。因此,本示例的结果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而且,由于本示例选用的是经典教科书中的假定保单,由于利率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动,因此,本例中的投资收益率明显不符合现在的保险市场。不过,这些并不会影响我们所建立的资本预算方法的有效性。

 

  当然,在资本预算过程中,偿付能力要求只是其中的一个约束条件,还有一个约束条件——险种的盈利贡献。盈利状况好的险种可以多分配股东基金,盈利状况虽然不是很好但是能够释放股东基金从而在偿付能力上做出贡献的险种,也应当结合公司整体的资本状况予以适度发展,但是发展的规模应当有所限制。当然,资本预算还要结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对一些在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上都不能够给公司带来贡献但是符合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险种也要有适度发展,这就涉及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作者: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安景玲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赵立军
 来源:《保险研究》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