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理论文库>学会动态

解放保险业的生产力

  发布时间:2011-02-28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战略地位的提升是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提升地位就是解放保险行业的生产力。
    
  “国十条”无疑是保险业发展历史中最重要的文件纲领,它的出台让整个保险业都备感振奋。对于保险业来说,“国十条”的意义并不在于观念的创新,而在于许多阻碍保险业发展的老生常谈的问题终于以国务院发文的名义得到了强调。随之而来的是,保险业的地位和功能得到了“钦定式”的肯定。
  自1979年国内恢复保险业务来,随着市场主体的逐步增加,保险业这个金融领域中的弱小群体倒越来越被忽视,直至在WTO谈判中被谈判对手屡屡提到,要求中国对入世后外资保险企业在中国的设立形式、地域及业务范围等做出种种让步。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因此成为中国加入WTO的一个重要筹码,而许多国人仍不解其原因何在。
  然而在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仅占GDP的8.7%,而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超过20%;在保费收入上,中国GDP占世界第4位,但保费排名世界第11位;保险深度世界平均水平为8%,中国仅为2.7%;保险密度中国为人均47美元,而世界的平均水平为512美元,相差极为悬殊。
  此前,由于一直以来缺乏来自最高层面的支持,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渗透并不令人满意,我国的专业农业保险、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公司在踏上满怀希望的道路后,都在艰难中行进。因为涉及到财政、卫生等多个部门,其协调工作成为继提高专业性之外保险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保险业带着技术、网点和人员投入到农村合作医疗中,遇到的却是地方政府仍不放心交权于商业保险公司的现状;一直受制于医疗卫生体系缺陷的商业健康险,因迟迟无法实现险企与医院的真正合作,而无法解决赔付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国十条”的出台,助推了各级政府部门重新认识保险对于政府管理的重要支持作用。实际上,地方政府近年来已经开始对保险强大的社会功能有所触动:频繁爆发的矿难悲剧,催生了地方政府借助安全保险公司和责任险保险公司来优化安全生产体系的念头;医疗改革的无度市场化,制造了看病难的怨愤,却也让人意识到健康险公司的价值;城市化运动带来拆迁补偿难题,地方政府不得不依靠援引社保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力量,为失地农民进行社会保障网的修建。
  从资金融通功能来看,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一批大型基建工程的完工,背后有保险公司的坚强保卫,京沪铁路的固定资产投资,亦有保险资金的身影;消除外汇储备增多带来的高持有成本的尴尬,保险资金充当了境外投资的先锋者;在金融混业和融合中,保险资金充当了最为“活性”的生动力量:投资股票债券市场,参股地方商业银行,充当银行IPO战略投资者,悄然进驻信托证券领域,介入风险投资模式。保险资金运用虽有额度上的控制,但业已不存在方向上的管制。
  “国十条”大幅度地抬升了保险行业的战略地位,它的第一条就是要求整个国家要“充分认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战略地位的提升是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提升地位就是解放保险行业的生产力。
  

21世纪经济报道/孙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