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我国寿险公司规模效率与内含价值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1-02-28
自1982年在部分省市试办简易人身保险业务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寿险业得到快速发展,人身保险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寿险保费收入从1985年的4.41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3228.24亿元,增长732.03倍,年均增长36.6%,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也由1985年的16.9%上升到2004年的74.76%。
在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寿险业出现了巨额“利差损”和偿付能力不足问题。这引起了业内人士关注保险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关注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2005年7月16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的“寿险公司内含价值国际研讨会”上指出,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越来越需要更加完善的保险业务评价体系,来全面地反映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为企业发展和保险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内含价值评估是国际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内含价值的方法来评价寿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促进我国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努力建立符合我国保险业实际的内含价值评估体系。不少学者认为,保险公司片面追求保费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在保费收入增长的同时,个别险种产生的亏损也在增加,必然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有损广大客户的长期利益。本文将利用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有关数据,运用适当的数学模型,研究各保险公司的规模效率,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提出提高保险公司规模效率和内含价值的对策。
一、文献综述
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是研究生产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重要范畴。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解释是:考虑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成本,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的平均成本递减(或递增),那么,就可以说这里有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
内含价值(Embedded Value)是保险业独有的概念,其作用与许多大型企业采用的经济附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大同小异 ,指在充分考虑总体风险的情况下,分配给适用业务的资产所产生的股东现金流的现值。通俗地说,内含价值是在没有考虑公司未来新业务销售能力的情况下现有公司的价值,可视为寿险公司进行清算转让时的价值。内含价值是对一个寿险公司的经济价值的估计,不包括未来新业务产生的价值,直接反映寿险公司当前的经营成果。它由有效业务的价值和调整后净价值两部分构成,反映在某个评估时点之前已经生效的业务的价值。调整后净值一般是指资产市值 (可包括所有不良资产) 扣除负债后的数额;而有效业务的价值则是反映了资本成本后,目前业务未来可作分配的折现现金流量。
国外研究保险业规模经济性的成果很多。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计量方法被用于分析美国保险业。Cummins and Weiss(1993)和Yuengert(1993)分析了美国人寿保险业的总体效率, Klumpes(2004)使用傅立叶弹性计算了1994至1999年英国40家人寿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制度的成本和利润。自1990年以来,许多有关美国保险业研究中都采用了DEA方法。Cummins, Tennyson and Weiss(1999)探讨了美国人寿保险业中兼并、规模经济与效率之间的关系。Fecher et al(1993)利用DEA方法和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法国人寿保险业的效率。Diacon(2001) 使用可变规模收益公式分析了英国保险公司的效率,结果表明英国的综合保险公司有潜力成为欧洲最有效率的公司。
国内学者越来越多地运用定量方法来研究保险公司规模经济性。胡炳志等(2000)运用生存检验法研究我国保险公司最佳经济规模 。胡坤(2003)通过对Powers 和 Shubik 保险市场战略博弈模型的拓展,建立了一个以偿付能力约束为核心的研究框架,分析保险市场规模变量(包括公司数量、客户数量和资本数量)的变化对于市场均衡(包括价格水平、保费收入、平均保障、客户收益和公司收益)的影响。侯晋(2004)运用 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财产保险市场上中资公司的经营效率 。李宗伟等(2005)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保险公司的规模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已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而众多小型保险公司还有扩大规模的潜力。因此,小型保险公司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将影响到我国未来保险业的市场结构。
在研究保险公司规模经济性时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会计分析法、生存检验法、熵权双基点法、生产函数法、超对数(translog)成本函数法、***分析法(Free Disposal Hull, FDH)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与其它方法相比优势突出:无需具体的生产函数;可以进行多投入和多产出情况下的规模效益分析;便于确定规模无效率单位需要改进的方向;具有较强的时间适应性。因此,本文运用DEA方法来测量最近几年我国寿险公司的规模效率,并辅助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规模效率的因素。
我国对内含价值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中国期刊网上仅能找到两篇,一篇是陈兵(2001)的论寿险公司内含价值的评估,另一篇是王铮(2003)的内含价值评估方法。这两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内含价值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并未对中国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进行实证。近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寿险公司内含价值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对我国几家主要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进行了实证研究。目前还没有更多的公开发表的成果,尚未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内含价值衡量指标。
二、基于DEA方法的我国保险业规模经济测度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理论最初由Farrel(1957)提出。在1978年,Charnes, Cooper 和Rhodes创建了DEA模型,即CCR模型。它是一种用于测定具有相同生产性质、相同输入和相同输出的生产决策单位的相对有效性的一种非参数方法。它通过构建一个生产效率前沿,除位于前沿面上的样本点之外,其它样本点围绕前沿面内侧分布,这样所有的样本点都包围在前沿面之上或之内,故而得名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运用DEA方法计算决策单位的规模经济,在样本选择时要遵循一定规则:样本数量应大于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总个数;要保证每个决策单位的投入和产出具有同质性和可比性。
(一)样本、指标和数据
为了便于进行保险业规模效率的纵向和横向比较,本文选取2001年底以前成立的13家人身保险公司为样本。各保险公司的名称使用了《中国保险年鉴》中通常使用的简称。其中,美国友邦等在国内几个城市设立分公司的分别被合并为一个公司。平安保险公司以寿险为主兼营财产保险被划分在寿险公司的行列。在样本公司中,又分别按其资金来源不同分为5家中资公司和8家外资或合资公司。
综合考虑研究目的、数据可得性和保险公司的特点,本文根据中介法和增值法选取投入和产出指标。投入指标包括:总人数、固定资产和营业费用;产出指标包括:保费收入、净利润和赔款支出。投入指标中,既有反映人力资源的指标(总人数),又有反映资本投入的指标(固定资产总值),还有反映管理技术的指标(经营费用),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这三个指标基本反映了企业的投入要素量。产出指标中,既有反映总产出能力的指标(保费收入),又有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净利润),还有反映保险公司特有的产出指标(赔款支出),这三个指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保险公司的产出。所以,本文选取的这六项指标基本上综合地反映了保险公司的投入、产出情况,全面反映了保险公司的生产经营能力。
样本时期为2001年至2003年。 各指标数值来源于2002年至2004年《中国保险年鉴》,或根据《中国保险年鉴》整理。
(二)我国保险业规模效率的实证分析
通过2001-2003年各寿险公司投入和产出指标的相关数据,分别对人身保险市场中各公司的规模效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2001年人身保险公司中有2个公司在规模效率前沿面上,这2个公司也是外资公司,中资公司都没有在效率前沿面上,中资公司的平均效率为0.357,外资公司的平均效率为0.432,外资公司的平均效率高于中资公司。2002年人身保险公司中有9个公司在效率前沿面上,中资公司占4个,外资公司占5个,中资公司的平均效率为0.970,外资公司的平均效率为0.941,中资公司的平均效率较高,中外资公司的效率差距在缩小。2003年人身保险公司中有3个公司在效率前沿面上,中资公司占1个,外资公司占2个,中资公司的平均效率为0.688,外资公司的平均效率为0.793,外资公司的平均效率高。
2001-2003年人身保险公司的中资公司三年的平均效率为0.672,外资公司的平均效率为0.719。从位于效率前沿面上公司数量来看,三年内中资公司为5个,外资公司有10个。因此,无论比较位于效率前沿面上的公司数量,还是比较公司的平均效率,三年内都是外资保险公司占优势。
占据市场份额60%左右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三年的平均规模效率也只有0.786,落后于中保康联人寿保险公司(平均效率为1)和恒康天安人寿保险公司(平均效率为1),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另外,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于2003年12月17日和18日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创造了当年全球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额的最高纪录,对其规模效率提高无疑是个极强的助推器。如果没有这一条件,其平均规模效率可能比现在的0.786要低。其它占据市场份额较高的人寿保险公司如中国平安、太平洋人寿、新华、泰康等的平均规模效率值也只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位置。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即规模较大的公司,效率并不一定高;相反,效率高的多是些规模不大的保险公司。(2)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能带来经营费用的增加,使企业表现出规模不经济。(3)规模效率与内含价值都考虑了企业的经营费用和利润,都能全面地考察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而保费收入这一指标只能考察企业的规模,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因此,规模大的企业不一定效率高,内含价值也不一定大。(4)中资公司规模效率较低是其长期奉行的规模扩张战略的结果。中资公司只追求保费收入规模,强调市场占有率,不顾产品利润,使得多数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很低;外资公司则以利润为导向,利润低或无利润的产品概不投放市场,只开发利润高、内含价值高的产品。
三、我国保险业规模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上面,我们利用DEA方法得到各保险公司规模效率,但不能找到影响效率的因素,这就是DEA方法的不足之一。在目前的研究中,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Tobit模型适用于解决效率分布问题且能得出改进的方向和途径。为此,我们引入Tobit模型。
Tobit模型是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Janes.tobin) 在1958年研究耐用消费品需求时首先提出来的一个经济计量学模型。
根据Tobit模型,这里以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SE )作为被解释变量,把影响规模效率的各个投入和产出指标(保费收入(premium,PR)、赔款支出(reparation,RE)、净利润(net profit,NP)、总人数(personnel,PE)、固定资产(fixed assets,FA)、营业费用(operating expenses,OE))作为解释变量。各变量的取值可由《中国保险年鉴》中各公司在2001至2003三年内相应指标值计算得出。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解释变量中保费收入( PR)和营业费用(OE)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其余均不显著。说明影响规模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保费收入(PR)和营业费用(OE),其它因素的影响很微弱。解释变量中保费收入(PR)的回归系数是正值(0.000148),经营费用(OE)的回归系数是负值(-0.000165),与模型的假定值基本吻合。保费收入(PR)的回归系数为正值表示保费收入越多,规模效率越高。营业费用(OE)的回归系数是负值,表明营业费用越高,规模效率越低。同时,还可以看出,营业费用(OE)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0.000165))大于保费收入(PR)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0.000148),说明营业费用(OE)对规模效率的影响程度超过保费收入(PR)对规模效率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所有影响规模效率的因素中,营业费用是最重要的指标。
四、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寿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没有明显表现出规模经济性,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效率却不高,占有市场份额绝对优势的中资保险公司在效率上却不及外资保险公司;影响保险公司规模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经营费用和保费收入,其中经营费用与规模效率反向变化,保费收入与规模效率同向变化,经营费用的负向影响作用大于保费收入的正向作用;保险公司在想方设法增加保费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经营费用,降低了利润,降低了资本金和未分配盈余,减少了内含价值。
为此,我们认为,寿险公司应放弃以保费论英雄的旧思想,避免盲目规模扩张,通过以下途径提高保险公司规模效率和内含价值:
(一)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费用
经营费用是影响保险公司规模效率的首要因素,而经营费用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公司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构筑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传统的保险公司架构是“金字塔”型等级制,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慢,准确性差,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敏感,无法适应现代保险公司管理的要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扁平化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减少管理层次、精简中层职能机构和人员,同时赋予一线岗位人员较大的自主权和更多的灵活性,从而使组织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特点,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组织“层次重叠、冗员过多、效率低下”的弊端。其次,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不同的行业、经营性质不同,企业文化也会不同。就保险行业而言,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过程文化,注重过程和细节,强调遵纪守时、谨慎周到、稳定安全等等。一些公司创造的“以人为本”、“务实、高效、创新、廉洁”等企业文化值得推广。最后,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先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络使得公司内、外人员平等地进行动态协调与沟通,企业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控制网络设备的一个决策点或节点。这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会议费用和时间,又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二)积极扩展业务,增加保费收入
尽管前面的分析认为我国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效率并不高,但这不能说明我们应当缩小保险公司规模、发展小型保险公司,因为上述的分析同样论证了保费收入是提高保险公司效率的重要因素。规模较大、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司的经营费用过高,不在于规模过大。在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当看到我国的保险深度和密度在世界上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即使是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与世界保险公司百强巨擘相比,也显得很小。所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各保险公司都应当认清宏观经济形势,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提供相应的保险保障;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满足人们的保障需要。但是,扩展业务要避免盲目性,不能为扩张而扩张,要以利润为导向,产品开发要建立在精算基础上。
(三)提高员工素质,减少职工人数
人才问题是关系保险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保险业有150多万从业人员,有一大批政治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但许多保险公司仍然感到人才缺乏。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用人观念;二是随着保险业务创新大量涌现,保险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确实出现了部分专业岗位人才紧缺的现象。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保险公司领导层转变用人观念,拓宽选人视野,完善用人机制,人才就会脱颖而出。对第二个问题,解决的办法很多,如:通过实践锻炼造就人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通过健全保险教育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的专业培训,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培养一大批保险业急需的各类人才;通过吸收引进可以聚集人才,广开进贤之路,大力引进各个行业和境内外的优秀人才聚集到保险业来,让一切有利于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在培养和引进大量优秀人才的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利用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灵活用人机制,既可以留住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又可以淘汰那些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庸才。这样可以在保证业务快速拓展的前提下,使员工总人数有明显缩减,降低经营费用,提高运营效率。
(四)压缩固定资产,控制盲目投资
从以上分析可知,增加固定资产的对提高保险公司规模效率没有明显作用,所以,保险公司应尽量减少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目前,我国中资保险公司固定资产占比很高。中国人寿2001至2003年的固定资产占比分别为:19.91%、12.9%、11.96%。这些固定资产大部分用在办公大楼和职工住宅的建设上。虽然建筑别致的办公大楼和装饰豪华的职工住宅,对宣传公司形象、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多的投入于固定资产必然会分散珍贵的保险资金,降低投资收益率。保险公司应当合理使用资金,让有限的资金既能宣传公司形象、调动职工积极性,又能提高投资收益率,尽可能多地把资金配置到增值快、收益率高的项目上来。
(五)调整产品和业务结构,降低利率风险
由于目前我国存款利率较低,使寿险公司的长期险业务的预定利率高于收益率,蒙受利率变动带来的损失,所以,寿险公司在产品开发时应多开发随存款利率变动而变动预定利率的产品,在缴费形式上应尽量减少趸缴业务,增加期缴业务,以降低利率风险。
(六)充分利用资金,减少利差损
随着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也日益增大。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的长期低靡,使保险资金在证券市场上获利甚微,甚至亏损。鉴于目前存款利率低、股市不景气的情况,寿险公司应增加国债的持有量,以规避金融风险,减少利差损。
要实施这些措施,就要求寿险公司放弃以保费论英雄的错误思想,树立提高企业内含价值的理念,以利润为导向,避免搞盲目扩张。近期提出草稿、年内即将推出的《人身保险内含价值报告编制指引》,将有助于寿险公司着眼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准确判断偿付能力的真实状况,改善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引导保险公司逐步实现从单纯追求规模向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转变。
财贸经济/郭金龙 张伟 张许颖
匠星耀鹏城 礼赞新时代 ——2024年深圳保险业车险理赔员技能竞赛 圆满落幕
2024-11-052024年车险理赔员技能竞赛正式启动
2024-08-30深圳保险学会受邀参加中国再保巨灾风险综合治理研讨会
2024-08-26南方科技大学王树勋教授一行来访深圳保险学会座谈交流
2024-07-30深圳保险学会被评为“2023版《中国保险年鉴》优秀编辑组”
2024-07-18深圳保险业召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
2024-06-18深圳保险学会应邀参加“金融强国”主题对话暨金融学院院长联席会学术研讨会
2024-04-30陈飞鸿赴保险社团组织走访调研
2024-04-25深圳保险学会召开2024年度深圳保险理论研究工作会议
2024-04-16《深圳保险》获2023年度深圳“优秀城市内刊”奖
2024-01-24地 址:深圳福田区福华一路123号
中国人寿大厦1605A